“我想让观众相信这世界( jiè)是真的”
文 | 羊羊
编辑 |Joy、小芽( yá)
被粉丝们爱称为“国漫科( kē)幻番剧顶流”的《灵笼》第二( èr)季刚刚收官,B 站播放量突( tū)破 3 亿,评分 9.8,第二季终章播( bō)放同时在线人数超过 39 万( wàn)!

△《灵笼》第二季播放量突破( pò) 3 亿
至今,《灵笼》两季总播放( fàng)量已经超过 10.4 亿,系列追番( fān)量 1114.6 万!也算没辜负粉丝们( men)对“顶流”的期待。

科学、科幻( huàn)界专家们也忍不住为这( zhè)部作品点赞。
在日前举办( bàn)的“中国科幻,国漫崛起”动( dòng)画行业对谈活动上,北京( jīng)航空航天大学教授、结构( gòu)生物学家、计算生物学家( jiā)、科幻作家叶盛表示,《灵笼( lóng)》特别吸引人的是这部动( dòng)画的质感。
噬极兽的生物( wù)体构造,让我眼前一亮。

△北( běi)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结( jié)构生物学家、计算生物学( xué)家、科幻作家叶盛分享自( zì)己对《灵笼》的喜爱
科幻作( zuò)家、华人科幻协会副会长( zhǎng)江波表示,《灵笼》第二季中( zhōng)激活“生命源质”的情节,运( yùn)用了中国古代“七经八脉( mài)”和“气”的概念,实现了科学( xué)与其他文化元素的融合( hé),打造了全新的文化产品( pǐn)。

△科幻作家、华人科幻协会( huì)副会长江波谈《灵笼》的价( jià)值
面对热度和口碑的双( shuāng)丰收,《灵笼》的主创团队没( méi)着急庆功,反而忙不迭地( dì)给自己安排了场“硬核补( bǔ)课”。
7 月 29 日到 30 日,他们组团“北( běi)上”,不仅参观了北京怀柔( róu)科学城、中国科学院古脊( jí)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suǒ),还有一众顶尖实验室;更( gèng)抓紧机会跟科研机构的( de)科学家们做了深度交流( liú)与 “灵感碰撞”。

△《灵笼》团队参( cān)观北京怀柔科学城

△《灵笼( lóng)》团队走进中国科学院古( gǔ)脊椎动物与古类研究所( suǒ)
不是个动画团队吗,怎么( me)突然就“沉迷科研”了?
艺画( huà)开天联合创始人、《灵笼》项( xiàng)目总制片陈威表示,他们( men)很重视“实感”,想让观众相( xiāng)信世界是真的。
第二季“灵( líng)笼世界观”有更大的升级( jí),“生命源质”、“玛娜生态”、“白月( yuè)魁之谜”……这些引人入胜的( de)科幻设定,也需要更坚实( shí)的科学理论基础做支撑( chēng)。
01 “科学殿堂”敞开大门,科幻( huàn)创作团队集体 “充电”
“灵笼( lóng)世界观”在不断升级,主创( chuàng)团队为了不辜负观众的( de)信任,继续扛起“国漫科幻( huàn)标杆”的旗帜,特地选了一( yī)些相关领域“进修”。
而这次( cì)的 “科学溯源之旅” ,也得到( dào)了北京怀柔科学城、中国( guó)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 gǔ)类研究所、中国科普作家( jiā)协会科学与影视融合专( zhuān)业委员会的 “硬核支持”。

△《灵( líng)笼》“科学课内辅导班”海报( bào)
被誉为“科技创新地”的北( běi)京怀柔科学城,作为与国( guó)家战略需要相匹配的世( shì)界级原始创新承载区,集( jí)中展现了物质科学、生命( mìng)科学、地球系统科学、空间( jiān)科学、信息和智能科学五( wǔ)领域的协同创新成果。
高( gāo)能同步辐射光源装置、综( zōng)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多( duō)模态跨尺度物医学成像( xiàng)设施、空间环境地基综合( hé)监测网、地球系统数值模( mó)拟装置、人类器官生理病( bìng)理模拟装置六大国家重( zhòng)大科技基础设施,都是难( nán)得一见的“国之重器”,给《灵( líng)笼》团队留下了深刻印象( xiàng),或许也启发了接下来的( de)创作灵感。

△北京怀柔科学( xué)城的六大国家重大科技( jì)基础设施堪称“国之重器( qì)”
《灵笼》团队对多模态跨尺( chǐ)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尤( yóu)其感兴趣,它能提供从埃( āi)到米、从微秒到小时跨越( yuè)十个空间与时间尺度研( yán)究生命科学问题的能力( lì)。

△北京怀柔科学城的多模( mó)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 xiàng)设施
这些技术要是写进( jìn)剧情,观众恐怕都要惊呼( hū)太超前。
在参观过程中,《灵( líng)笼》团队对多模态跨尺度( dù)物医学成像设施的相关( guān)视频特别关注,他们甚至( zhì)和专家们聊起了将这些( xiē)科研视频运用到影视作( zuò)品中的可能性。
北京怀柔( róu)科学城的专家们也对这( zhè)种创新合作非常感兴趣( qù)。

△《灵笼》团队对多模态跨尺( chǐ)度物医学成像设施的相( xiāng)关视频特别感兴趣
在众( zhòng)多前沿科技成果面前,主( zhǔ)创们当场就开启 “头脑风( fēng)暴”,拉着科研人员聊起科( kē)幻创作在疾病治疗、脑机( jī)接口、数字人等领域的可( kě)能性。
▽认真听“课”的“灵笼”主( zhǔ)创团队▽





中国科学院古脊( jí)椎动物与古类研究所,地( dì)质学家、古生物学家汪筱( xiǎo)林研究员带着《灵笼》团队( duì)近距离观察了多棘沱江( jiāng)龙、魏氏准噶尔翼龙等众( zhòng)多珍贵的恐龙化石。

△中国( guó)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 gǔ)类研究所汪筱林研究员( yuán)讲解恐龙化石的奥秘
其( qí)中特别引人注目的阿凡( fán)达伊卡兰翼龙,居然是《阿( ā)凡达》飞龙的原型!
中国科( kē)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 rén)类研究所卢静、朱幼安研( yán)究员等专家则与主创团( tuán)队围绕《灵笼》的核心设定( dìng)展开了深度探讨。

△中国科( kē)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类( lèi)研究所朱幼安研究员分( fēn)享科研成果
如果以今天( tiān)的古生物知识为基础,“噬( shì)极兽”最可能从哪个物种( zhǒng)谱系演化来?
地球演化史( shǐ)上,是否出现过类似“玛娜( nà)生态”这种由单物种主导( dǎo)全球的极端时期?
这些粉( fěn)丝追问的 “脑洞题”,科学家( jiā)居然真能给一定程度的( de)解答。
02 科幻与科学的关系( xì),正加速进入全新的时代( dài)
刘慈欣说过:
当载人航天( tiān)器划破天际,当量子计算( suàn)机解开混沌,这些“现实土( tǔ)壤”正滋养着比科幻更科( kē)幻的未来。
如今的科学发( fā)展,已经超越了很多科幻( huàn)想象,人工智能、脑机接口( kǒu)这些曾经的幻想,如今都( dōu)成了创作者的 “素材库”。
艺( yì)画开天 CEO、《灵笼》项目文学策( cè)划阮瑞在《灵笼》第二季开( kāi)播时曾说:
我们得赶紧做( zuò),要不然就跟不上科学现( xiàn)实了。

△艺画开天 CEO、《灵笼》项目( mù)文学策划阮瑞
政策也在( zài)给科幻产业 “撑腰”,《“十四五( wǔ)” 中国电影发展规划》一路( lù)开绿灯,2024 年科幻产业营收( shōu)直接飙到 1089.6 亿元,连续两年( nián)破千亿。

△ 2016-2024 年中国科幻产业( yè)营收趋势(单位:亿元)
在大( dà)众心目中,科幻已经脱离( lí)了“小众爱好”,而成为连接( jiē)科学、文化和大众的 “超级( jí)纽带”。
更妙的是,科幻从来( lái)不只是看个热闹。
科幻最( zuì)迷人的地方就在于,它让( ràng)我们在想象中触摸未来( lái),又在现实中锚定方向。
天( tiān)文学家卡尔萨根说过:
很( hěn)多深度参与探索太阳系( xì)的科学家,最初都是在科( kē)幻小说的带领下走上科( kē)学道路的。
说不定哪天,就( jiù)有《灵笼》粉丝因为追更走( zǒu)上科学的道路,将来搞出( chū)改变世界的发明。
这可不( bù)是瞎猜,科学与科幻的“纠( jiū)缠”,早就超越了 “产业协同( tóng)”层面,成了影响技术体系( xì)变迁与文明进程演化的( de)关键命题。
而《灵笼》这场 “科( kē)学溯源之旅”,就是在这片( piàn)土壤里播了颗种子。
03 “科影( yǐng)融合”新实践,不是终点,是( shì)新的起点
科学家们对这( zhè)场跨界活动也超认真。
中( zhōng)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 yǔ)古人类研究所书记、副所( suǒ)长,古生物学家刘俊老师( shī)肯定了科幻作品对科普( pǔ)工作的重要价值,表态愿( yuàn)意与《灵笼》团队展开更广( guǎng)泛的合作。

△中国科学院古( gǔ)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 jiū)所书记、副所长,古生物学( xué)家刘俊老师
中国科学院( yuàn)院士、进化生物学及古鸟( niǎo)类学家周忠和老师表示( shì),幻想类作品可以天马行( xíng)空,但那些具有严谨科学( xué)内核的科幻作品,除娱乐( lè)属性外,还具有很大的社( shè)会价值。

△中国科学院院士( shì)、进化生物学及古鸟类学( xué)家周忠和老师
来自中国( guó)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 gǔ)人类研究所的汪筱林研( yán)究员在交流中反复提到( dào)一个词——“科影融合”。
科学与( yǔ)艺术,看似分属理智与情( qíng)感的两极,实则同源,都源( yuán)于类对未知世界的好奇( qí)与探索。
它们的融合,能创( chuàng)造出 1+1 远于 2 的价值。

△中国科( kē)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类( lèi)研究所汪筱林研究员
《灵( líng)笼》团队这次真是 “满载而( ér)归”:既收获了前沿科技知( zhī)识点,又攒了一堆创作灵( líng)感。
▽收获满满的科学之旅( lǚ)▽








他们透露,接下来计划获( huò)得授权,将公开的科学装( zhuāng)置设计与科研成果作为( wèi)灵感来源,融到动画的场( chǎng)景与设定中。
不止于此,他( tā)们还想搞“线下展览 + 线上( shàng)互动 + 学术研讨”的长期合( hé)作,让《灵笼》从 “追番 IP ” 变成 “科( kē)学传播站”。
主创们已经跟( gēn)科学家们定下约定:以后( hòu)多唠唠创作,既要想象力( lì)飞上天,又要科学逻辑站( zhàn)得住脚。

对《灵笼》,乃至对整( zhěng)个中国科幻行业来说,这( zhè)场 “科学溯源之旅” 都不是( shì)终点,而是全新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