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汇坊特稿: 上周末,陈可( kě)辛导演的最新电影《酱园( yuán)弄·悬案》上映。这部影片筹( chóu)备许久,首次公开是在2016年( nián),此后经历多番波折,故事( shì)尺度反复变更,拍摄制式( shì)也在电影和剧集间摇摆( bǎi)不定,堪称华语电影史上( shàng)最曲折的项目之一。
酱园( yuán)弄的真实故事,同样充满( mǎn)迂回曲折。

酱园弄杀夫案( àn)发生于1945年的上海,与临城( chéng)劫车案 、清东陵盗宝案、庐( lú)山刺杀案并称“民国四大( dà)奇案”。
与其他几桩涉及政( zhèng)治、历史、外交的大案相比( bǐ),酱园弄杀夫案事实确凿( záo),破坏性有限,但却如同一( yī)面棱镜,折射出中国现代( dài)性转型的复杂多面,民间( jiān)舆论罕见地对司法进程( chéng)产生影响,女性几千年来( lái)面临的结构性不平等,也( yě)在一轮轮舆论中被搬上( shàng)台面。
本篇文章根据真实( shí)案件资料整理、撰写,与电( diàn)影情节无关,因此不涉及( jí)影片剧透。
血案突发,小报( bào)狂欢
1945年3月20日早上6点,上海( hǎi)市新昌路住户王燮阳报( bào)案,住在他家楼上的租户( hù)詹云影被妻子詹周氏杀( shā)害。
警方赶到现场后,因为( wèi)人赃俱获,案情简单,在短( duǎn)短一天内就破获了该案( àn)。

受害者是外号“詹大块头( tóu)”的詹云影,31岁,自幼来到上( shàng)海新闸路鸿昌当铺做学( xué)徒,后与友人合作旧货商( shāng)店,担任经理。
凶手詹周氏( shì)是詹云影的妻子,29岁,自幼( yòu)父母双亡,8岁时被亲戚送( sòng)到上海公共租界里最大( dà)的烟土商行顾天盛花号( hào)做养女,实际干的是伺候( hòu)人的事儿。

21岁时,詹周氏被( bèi)养父母作主嫁给了詹云( yún)影,但婚后的两人矛盾频( pín)出,不少人曾听到过屋内( nèi)传来激烈的争吵声,准确( què)的说,是詹云影对詹周氏( shì)施暴的声音。
事发当日,詹( zhān)周氏趁詹云影睡着时,用( yòng)菜刀将其砍死并将尸首( shǒu)斩成十六段,放入箱中。
丈( zhàng)夫长期施暴,妻子忍无可( kě)忍,一桩看似人赃俱获的( de)案件,因为手段极端残忍( rěn),让当时的上海媒体嗅到( dào)了“流量密码”。
民国时期,上( shàng)海是中国报刊业的中心( xīn)。这时的上海是中西方交( jiāo)汇的窗口,商业的繁荣与( yǔ)相对宽松的租界环境,孕( yùn)育出多元化的媒体生态( tài)。当时上海发行的报刊杂( zá)志逾百种,绝大部分为民( mín)办,因此媒体的专业与格( gé)调参差不齐,这为日后酱( jiàng)园弄杀夫案的舆论发酵( jiào)与反转奠定了基础。

在命( mìng)案发生的第二天,上海发( fā)行量最大的《申报》便以“新( xīn)成警局破获谋杀亲夫案( àn)”为标题,进行了报道。这次( cì)报道并非头条,在仅有200余( yú)字的简短报道只字未提( tí)案件发生的起因,却刻意( yì)突出了“谋杀亲夫”“菜刀分( fēn)尸”等博人眼球的细节,为( wèi)后来各路媒体大做文章( zhāng)、对凶手詹周氏极尽污名( míng)化提供了基础。
随后上海( hǎi)滩各路媒体跟进,极尽渲( xuàn)染杀夫案的细枝末节,“血( xuè)案”、“箱尸案”、“潘金莲”等字眼( yǎn)见于报端,这些新闻报道( dào)在民间发酵后更加下流( liú)离谱,极尽下三路之能事( shì),甚至出现了要求游街詹( zhān)周氏的离谱舆论。
传播最( zuì)广泛的谣言是,詹周氏曾( céng)与邻居贺贤惠通奸,又与( yǔ)丈夫的朋友何宝玉有奸( jiān)情,为防止奸情暴露才杀( shā)害亲夫。
悲惨真相,惨绝人( rén)寰
1945年5月3日,浙江北路地方( fāng)法院门口挤满了人,酱园( yuán)弄杀夫案在这里开庭初( chū)审,人们都想看看报纸上( shàng)极尽渲染的“当代潘金莲( lián)”到底是怎样的“毒妇”。
经过( guò)几个月的调查与审问,詹( zhān)周氏婚后的悲惨经历,这( zhè)桩案件真实的来龙去脉( mài),才浮出水面。

21岁的詹周氏( shì)嫁给詹云影后也曾盼望( wàng)好日子,但才结婚两个月( yuè),丈夫便出轨当铺丫头兰( lán)喜。兰喜有了身孕后被东( dōng)家赶出家门,只能来到詹( zhān)云影家中,詹周氏心生同( tóng)情收留了对方,小孩出生( shēng)后詹云影不愿养育,竟想( xiǎng)直接将孩子杀死丢弃,詹( zhān)周氏极力阻止救下,并将( jiāng)孩子安排送给了邻居,还( hái)设法为喜兰安排了另一( yī)桩婚事。
但詹周氏的善举( jǔ)并没有换来丈夫的良心( xīn)发现,更没得到半点安宁( níng)。改做旧货生意的詹云影( yǐng)手里有了点小钱,便开始( shǐ)变本加厉的酗酒、嫖娼、赌( dǔ)博,从不补贴家用,还将詹( zhān)周氏视为下等人,打骂已( yǐ)是家常便饭,附近邻居街( jiē)坊都有耳闻。
家庭生活拮( jié)据,詹周氏却依然自强。她( tā)经人介绍,本想去申新纺( fǎng)织第九厂(也有说法是香( xiāng)烟厂)做工,詹云影得知后( hòu)又万般阻挠,责骂她不安( ān)分守己,冤枉她去外面鬼( guǐ)混“噶姘头”,之后便又是一( yī)顿家暴。

家中一贫如洗,詹( zhān)周氏只得向他人借钱过( guò)活。前文提到的邻居贺贤( xián)惠主动雪中送炭,可实际( jì)心怀鬼胎,詹周氏半推半( bàn)就便与其发生了关系,对( duì)方前前后后三万余元给( gěi)她补贴家用。但贺贤惠未( wèi)与这起案件有所关联,也( yě)证实了小报的恶意诽谤( bàng)。
饱受这个世界的欺凌,詹( zhān)周氏抗争过,也放弃过。就( jiù)在案发两年前,詹周氏曾( céng)吞服毒水自尽,但被邻居( jū)发现后送往医院急救,把( bǎ)命保了下来。这起自杀未( wèi)遂,在日后也令大众对她( tā)心生同情。
事发当晚,詹云( yún)影从远东饭店赌博回家( jiā),此时已是午夜。詹周氏劝( quàn)说他不要再和一班朋友( yǒu)吃喝嫖赌,旧货生意不好( hǎo),可以设法卖掉家具做点( diǎn)小生意,摆个排骨年糕摊( tān)。詹云影非但不领情,反而( ér)听了就火大,留下一句“我( wǒ)有这些钱,还是去赌!”
很难( nán)想象那个午夜詹周氏有( yǒu)多难捱,但如果不是彻底( dǐ)的心灰意冷,不会想到用( yòng)最极端的方式,将自己半( bàn)生的悲惨遭遇,发泄到羞( xiū)辱完自己便倒头就睡的( de)亲夫身上。

在庭审上,有人( rén)问詹周氏为何不离婚,她( tā)答道:“他说可以等待我先( xiān)去轧姘头(找情人),这样可( kě)以使他省去一笔赡养费( fèi)。”又有人问凶器从何而来( lái),她说原本为盘算着排骨( gǔ)年糕生意,提前买了把菜( cài)刀用来斩排骨,但没想到( dào)斩了亲夫。
根据詹周氏的( de)供词,行凶时她神经极度( dù)错乱,像有个恶神在背后( hòu)喊着“杀呀”,甚至在行凶时( shí)砍掉自己的一根手指也( yě)没有知觉,更没想过迎接( jiē)自己的,是怎样的命运。
5月( yuè)21日,酱园弄杀夫案初审判( pàn)决公布,“詹周氏杀人处死( sǐ)刑,褫夺公权终身。”却并未( wèi)过多提及这些年来她的( de)惨痛遭遇。初审判决结果( guǒ)也被各大报纸、杂志争相( xiāng)报道,不少舆论仍觉得詹( zhān)周氏罪有应得,但有位女( nǚ)作家却忿忿不平。
女作家( jiā)挺身而出,司法一波三折( zhé)
苏青原名冯和仪,是民国( guó)时期女作家的代表人物( wù),在40年代与张爱玲齐名合( hé)称“苏张”。出自知识分子家( jiā)庭的她,曾在国立中央大( dà)学就读,在结婚后有了身( shēn)孕便退了学,为消解心中( zhōng)苦闷,曾写下散文《生男与( yǔ)育女》而成名。
1944年,与丈夫离( lí)婚后苏青发表半自传体( tǐ)小说《结婚十年》,控诉旧社( shè)会婚姻制度对女性的剥( bō)削。作为女性独立意识觉( jué)醒的早期代表人物,詹周( zhōu)氏的遭遇深深刺痛了她( tā)。

苏青
1945年6月10日,也就是酱园( yuán)弄杀夫案初审判决公布( bù)三周后,苏青在《杂志》发表( biǎo)长文《为杀夫者辩》,洋洋千( qiān)字公开为詹周氏辩护。
文( wén)章从事实出发,从詹周氏( shì)的早年遭遇、婚后生活、被( bèi)媒体污名化、杀人动机、法( fǎ)律解释等角度,道尽这位( wèi)底层女性面临的无路可( kě)退的系统性困境,指出旧( jiù)式女性只有自杀或杀人( rén)两条出路,呼吁大众同情( qíng),恳求刀下留人。
另一位活( huó)跃在上海文化界的女作( zuò)家关露很快跟进,于次月( yuè)发表文章《詹周氏和潘金( jīn)莲》,从公众讨论的角度切( qiè)入,将潘金莲与詹周氏对( duì)比,探讨女性在社会环境( jìng)中的处境与行为动机,尤( yóu)其强调了女性受到制度( dù)性迫害后无从选择的窘( jiǒng)境,恳请社会与法庭在作( zuò)出裁决时,更应审慎考虑( lǜ)她们身后的遭遇。

关露
在( zài)这些发声的推动下,社会( huì)同情声音逐渐起势。但也( yě)有反对的声音,如作家秋( qiū)翁等人发文斥责,认为杀( shā)人者不死,简直荒唐。双方( fāng)以笔为枪,你来我往,在媒( méi)体上展开论战,社会讨论( lùn)声日益高涨。
与此同时,詹( zhān)周氏在辩护律师的劝说( shuō)下申请上诉。7月31日,合议庭( tíng)开庭审理。据传闻,在这期( qī)间有位外国嬷嬷出庭做( zuò)假证,说詹周氏怀有身孕( yùn),执行死刑的话得等生育( yù)之后,这段传闻在电影中( zhōng)也有些许体现。
总而言之( zhī),对于詹周氏的审判就这( zhè)么拖延了下来。
大赦新生( shēng)与迟来的平静
人算不如( rú)天算,上诉程序还未完成( chéng),汪伪政权先倒台了。
1945年8月( yuè)15日日本投降,次日汪伪政( zhèng)权随即终结。国民党当局( jú)接收了上海的司法系统( tǒng),明令宣布之前汪伪法院( yuàn)判决无效,重新审理,詹周( zhōu)氏的命运再起转机。

这一( yī)拖就是一年,1946年8月6日,国民( mín)政府高等法院重新开始( shǐ)审讯,也许是羁押审判过( guò)多,仅仅十余分钟便再次( cì)宣判詹周氏死刑,尤其是( shì)判决书中居然称其“性情( qíng)淫荡,行为恶劣,与贺贤惠( huì)、何宝玉通奸”,詹周氏不服( fú)再次提出上诉。这些曾经( jīng)被证实过的荒谬结论竟( jìng)再次被搬上台面,舆论哗( huā)然,纷纷发文控诉。
前文提( tí)到支持判死刑的作家秋( qiū)翁再次发文。9月19日,他在《詹( zhān)周氏的死活问题》中,暗示( shì)死刑一拖再拖,只要拖到( dào)年底,詹周氏尚有一线生( shēng)机。
原来,当时蒋介石亲自( zì)审定的《中华民国宪法》筹( chóu)备公布中,舆论普遍认为( wèi)如此法治大事会颁布大( dà)赦。果不其然,1947年元旦,国民( mín)政府颁布宪法的同时,也( yě)发布了《罪犯赦免减刑令( lìng)》,死刑减为有期徒刑15年。

詹( zhān)周氏绝地求生,终于免除( chú)死刑,但由于她处于羁押( yā)状态,消息闭塞,直到当年( nián)年底才知道自己被大赦( shè)。有小报对此进行跟踪报( bào)道,称詹周氏在得知消息( xī)后,“故笃定心思,努力加餐( cān),已较前发福。”
至此,酱园弄( nòng)杀夫案终于尘埃落定。
这( zhè)宗因女性长期受到丈夫( fū)的暴力和压迫,最终走向( xiàng)极端的事件,因其残酷的( de)真相和引发的巨大社会( huì)回响,成为穿透历史烟云( yún)、持续叩问性别权力结构( gòu)与司法公正的沉重样本( běn)。
同时应该被记住的还有( yǒu)苏青和关露,这两位女性( xìng)作家不仅为詹周氏发出( chū)振聋发聩的辩护,更将女( nǚ)性在结构性压迫下的绝( jué)望困境推入公共讨论的( de)中心,她们的声音是那个( gè)时代乃至后世女性觉醒( xǐng)与抗争的重要先声。
新中( zhōng)国成立后,詹周氏的命运( yùn)也再次迎来转机。1952年,詹周( zhōu)氏被安排在江苏大丰农( nóng)场工作,服刑期满后留任( rèn)。1959年,詹周氏再婚,结婚证上( shàng)写着她的新名字周惠珍( zhēn)。
这个告别了“詹周氏”之名( míng)的女子,最终在苏北的农( nóng)场里,迎来了迟来的平静( jìng)。
作者:日灼